由蘭州交通大學研究開發的汽車車燈鍍膜技術,不僅滿足中國國家標準,更符合歐美標準,技術工藝優于日本等國和我國的臺灣等地,目前已申請國家6項專利,年創逾6億元的經濟效益。 該校自1996年起,接受德國最大車燈企業H ELLA公司委托,為其研制兩個系列的鍍膜裝備。目前研制開發的3個系列、6個型號產品,不僅滿足中國國家標準,且符合歐洲(德國大眾)、美國(通用公司GM、福特公司)標準。 據該校范多旺教授透露,該研究課題所取得成果不僅為中國汽車工業燈具鍍膜提供成套設備和工藝技術,并擁有一系列的關鍵技術與創新點,較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裝備水平及工藝技術先進,完全達到德國萊寶、VTD水平,F時,內地一汽、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東風、沈陽華晨汽車等逾50%大中企業均已采用有關技術設備進行生產,同時在奇瑞、奧迪、寶來、捷達等轎車廣泛應用;而該技術生產的燈具,亦通過江蘇常誠及長春海拉分別向美國福特及德國供貨。 該真空鍍膜工藝與技術更可替代現時的化學電鍍工藝,實現無污染的綠色鍍膜。同時,他們已將以此技術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學電鍍工藝確定為“十一五”重點科研目標,以提升中國工業的環保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