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的化學性質活潑,在大氣中容易氧化變暗,最后產生“白銹”腐蝕。鍍鋅后經過鉻酸鹽處理,以便在鋅上覆蓋一層化學轉化膜,使活潑的金屬處于鈍態,這就叫鋅層鉻酸鹽鈍化處理。這層厚度只有0.5μm以下的鉻酸鹽薄膜,能使鋅的耐蝕性能提高6倍~8倍,并賦予鋅以美麗的裝飾外觀和抗污能力。目前鈍化主要有六價鉻鈍化與三價鉻鈍化。
鉻酸鹽鈍化不僅作為防護層,而且在一些低檔產品上經白鈍化,或者白鈍化經有機料著色,可作為防護-裝飾用途。鉻酸鹽鈍化液由鉻酸、活化劑和無機酸組成,鋅與鈍化液發生作用,導致鋅溶解、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并在反應中消耗氫離子,當鋅和溶液界面上的pH值上升到3以上時,產生一系列的成膜反應,凝膠狀鈍化膜就在鋅界面上形成。關于鈍化膜形成的機理和膜層的化學組成仍有爭論。一般認為鋅層鈍化膜是由堿式鉻酸鉻、堿式鉻酸鋅和水合三氧化鉻等組成的水合物。經分析膜中三價鉻含量占28.2%,六價鉻占8.68%,水分占19.3%。其中三價鉻是鈍化膜的骨架,六價鉻靠吸附、夾雜和化學鍵力填充于三價鉻的骨架之中,故六價鉻的含量直接影響鈍化膜的耐蝕性。當鈍化膜受到磕、劃、碰傷時,在潮濕空氣中六價鉻可溶于水膜內,在破損處成膜給予自動修復,這是鉻酸鹽膜的重要優點之一。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鈍化膜的彩虹色是由于化學組成決定的。三價鉻呈淡綠色和綠色;六價鉻呈橙紅至紅色;不同價態和不同量的鉻相混合就出現了五顏六色。這就是化學成色學說。但是它不能解釋從不同角度看顏色各異;不同鈍化手法可得到有層次的色階;隨鈍化膜厚度增加顏色的變化規律同所見光光波所顯示的顏色相同;以及干燥過程色彩變化等現象。如是我國研究者提出了物理成色即光波干涉成色的學說。 根據光波干涉原理,入射光到達鈍化膜表面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過鈍化膜由鋅層表面再反射出來,于是從外表面和從內表面反射出來的光產生光程差。當光層差等于某顏色的光波之半或它的奇數倍時,就會發生光波干涉而抵消一部分,我們肉眼所見只是該色的輔色。例如鈍化時間短,膜薄光波干涉發生在紫外區,這時的顏色取決于化合物的本色,如青灰色。隨膜層增厚,藍色發生光波干涉而減弱,人們看到黃色(藍色的輔色),依此類推,當膜厚大于0.7μm時,鈍化膜又呈現本色——棕褐色。由于工件運動,膜層厚度不均勻,各種顏色交迭一起就呈現五彩繽紛的外觀。 盡管如此,上述兩種成色學說都還不能互相替代,有待繼續研究。 鈍化膜從外觀可分白鈍化、淡藍色、彩虹色鈍化、金黃色、黑色鈍化、軍綠色鈍化。這些鈍化膜耐蝕強弱的順序是軍綠色>黑色>彩虹色>金黃色>淡藍色>白色。所以凡用于耐蝕目的機械零件鍍鋅都必須進行彩虹色鈍化。 鈍化液依濃度可分為高濃度、中濃度、低濃度。因鈍化中生產消耗鉻酸不足5%,而95%被零件帶出損失,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采用低濃度鈍化液可降低生產成本、減輕污染,鈍化膜質量與高濃度鉻酸鈍化相當,故以介紹低鉻鈍化為主。 (一)鉻酸鹽彩色鈍化 1.鉻酸鹽彩色鈍化工藝規范(見表3—1—15) 表3—1—15 鉻酸鹽彩色鈍化工藝規范 ![]() 2.組成鉻酸鈍化液的三要素 鈍化配方雖然很多,但任何有實用價值的配方必須包括主鹽、活化劑和一定的氫離子濃度。 (1)主鹽及其濃度。主鹽大都采用鉻酐,是成膜的主要成分,濃度可在3g/L~400g/L的范圍內變化。鉻酐濃度高,反應速度快,鈍化時間縮短,濃度低則相反。低濃度一般用5g/L~10g/L;高濃度用l50g/L~200g/L為宜。實踐表明:鈍化膜的耐蝕性和色彩的濃淡與鉻酐濃度無必然的聯系,關鍵是主鹽與活化劑要搭配恰當。 (2)活化劑及其濃度。鉻酸是強氧化劑,鋅層一經浸入鉻酸鹽溶液中很快就生成一層無色透明的氧化膜,故只有鉻酸而無活化劑時,鋅層處于鈍態,阻礙了鋅層和六價鉻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不能獲得彩色鈍化膜。加入活化劑防止了鋅層氧化,使氧化還原反應得以順利進行,所以加入活化劑是獲得彩色鈍化膜的必要條件;罨瘎┛刹捎昧蛩峒翱扇苄粤蛩猁},鹽酸及可溶性鹽。例如硫酸、硫酸鈉、鹽酸、氯化鈉等;罨瘎舛纫楞t酐濃度而定,并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就低鉻鈍化而言,比值范圍大致為Cr03/SO42-=(5~10):1;Cr03/C1-=1:(1~1.2);罨瘎┎蛔,成膜速度慢,易發生白霧。采用氯化物作活化劑還有利于提高膜層的結合力。 (3)一定的氫離子濃度(pH值)。高濃度鉻酸鹽鈍化,溶液是強酸陛,只能提出零件在空氣中停留數十秒鐘才能成膜,叫“氣相成膜”。而低鉻鈍化,酸度低,可在溶pH值液中一次成膜,叫做“液相成膜”這是兩種鈍化工藝的主要區別。鋅層與鈍化液反應會消耗氫離子,pH值將升高,直接影響六價鉻的氧化還原速度,當pH值達到3時,鉻酸氧化還原能力很低,不能形成彩色鈍化膜,所以必須維持一定的pH值。低濃度鈍化液的pH值范圍為l~1.5,pH值過低,膜薄而多孔,pH值>2成膜速度很慢。 3.鋅鍍層低濃度鉻酸鈍化工藝流程 鍍鋅→清洗→清洗→2%~3%的硝酸出光2s~5s→清洗→低鉻彩色鈍化→清洗→熱水洗→甩干→烘烤老化→入庫。 4.注意事項 (1)鍍層質量要求細致、光澤較好。因低濃度鈍化液無化學拋光能力,故必須保持鋅鍍層的質量一致。 (2)鈍化溫度以15℃~35℃最好。溫度低,成膜慢,色淡膜薄;溫度高,膜厚而疏松,附著不牢。自動線生產最好控制在25℃左右,以確保在一定時間內獲得同一色彩。 5.鈍化時間 依主鹽濃度、pH值、活化劑濃度和溫度而定。自動線尤其要保持上述因素在規范范圍內。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夏季鈍化時間相應縮短;冬季則適當延長。 (1)鈍化時零件與鈍化液要相對運動,有利于溶液的對流擴散,防止零件粘疊,使膜層均勻一致。自動線上鈍化一定要用壓縮空氣劇烈攪拌。 (2)清洗一定要徹底,尤其高濃度鉻酸鈍化,如果殘留有鉻跡或重鉻酸鋅時,將成為過早“泛白點”腐蝕的主要原因。熱水的溫度應不超過50℃,否則易掉膜。 (3)彩色鈍化一定要經烘烤老化,以提高膜層的附著力和耐蝕性能。但老化溫度不得超過65℃。溫度高時膜層脫水開裂,耐蝕性明顯降低。采用紅外線干燥時除注意溫度外,老化時間也不得超過15min,否則耐蝕性也下降。 6.低濃度鉻酸鈍化故障及糾正方法(見表3—1—16) 表3—1—16低鉻鈍化故障及糾正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