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電拋光質量的主要因素除了電拋光溶液之外,還包括電流密度、溫度、拋光時間、攪拌條件、陰極材料等。只有將這些條件與拋光液的組成很好配合起來,才能得到滿意的拋光效果。 1)電流密度 電解拋光時,多數情況下,陽極電流密度與被溶解金屬的量幾乎成線性關系。對于任何一種金屬一電拋光液系統,都存在著最適宜的電流密度。一般而言,電流密度過低,電極處于活化狀態,由于金屬的陽極溶解,表面將產生浸蝕,表面較粗糙;電流密度過高時,氧氣將大量析出,使陽極局部表面被覆蓋而導電不良。另外,可能引起陽極表面局部過熱,造成金屬表面過腐蝕,表面光潔程度變壞,同時電能消耗也增大。 2)溫度 當拋光電流密度一定時,隨著拋光液溫度升高可以提高電拋光的速度。因為溫度升高,溶液黏度降低,對流作用加強,擴散速度加快,陽極附近溶液迅速更新,從而有利于陽極溶解。但從獲得高的金屬表面光亮度考慮,不宜采用過高的溫度。因為溫度過高時,陽極表面拋光液容易過熱,產生的氣體和蒸汽可能將拋光液從金屬表面擠開,從而降低了拋光的效果: 3)時間 電解拋光過程的持續時間決定于下列因素:金屬制品原始的表面狀態、所用的電流密度和溫度、電解液的組成以及金屬的性質等。在電拋光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陽極表面的整平速度最大,以后就越來越小,甚至到某一時間后,再延長拋光時間,不僅不能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反而會使之增加。因此,拋光時間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一般情況下,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和溫度的提高,拋光時間應縮短。當制品原始表面質量好且要求高時,拋光時間應縮短。為了提高表面光亮度,達到良好的拋光效果,在實踐中常采用反復多次拋光的方法,而每次的拋光時間均應控制在許可的范圍之內。 4)攪拌條件 電解拋光時攪拌電解液常?梢蕴岣邟伖赓|量,因為它能使陽極表面附近的拋光液更新,拋光液的溫度更加均勻,防止金屬表面局部過熱,加快黏膜的溶解速度,從而提高拋光速度。同時,攪拌還可趕走滯留在金屬表面的氣泡,以消除麻點或條紋。但是攪拌的速度不宜過大,否則會使黏膜溶解速度過快而影響拋光的效果。實際生產中常采用移動陽極(往復式或上下式)的方法來攪拌溶液,移動速度為l~2m/min。 5)陰極材料 電解拋光的陰極一般選擇鉛板。從電流效率的觀點分析,增大陰極面積是有利的,但是增大陰極面積會使Cr6+還原成Cr3+的速度加快,一般采用(1~1.5):1的陰極、陽極面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