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鍍銀故障及其處理方法:鍍層發黑、發暗,電流開不大
發布日期:2012-04-14 瀏覽次數:3785
可能原因 | 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 (1)銀含量過低 | 在氰化物鍍銀液中,只要銀陽極溶解正常,一般不會出現銀含量過低的現象,如果銀含量過低,則可能是銅件預鍍銀沒有鍍好或預浸銀層不完全,當銅件入槽鍍銀前,如果預鍍(或預浸)時銅的表面沒有完全被銀所覆蓋,那么露銅部分進入鍍銀槽即發生置換反應,經過多次的置換,銀含量逐漸減少,鍍液的導電性能降低,沉積速度緩慢,同時,隨置換反應的發生,銅基體被溶解,銅離子污染鍍液,使鍍層發黑、發暗 處理方法: a.改善預處理工藝,確保銅基體被銀層完全覆蓋; b.分析調整鍍液成分; c.小電流電解(0.1~0.3A/dm2)至鍍液正常 | (2)氰化鉀改用了氰化鈉 | 在氰化物鍍銀液中,鉀鹽與鈉鹽的性質雖說很相似,但是鉀鹽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 a.當量濃度相當時,鉀鹽的導電性比鈉鹽好,可以使用比鈉鹽高的電流密度而不“燒焦”鍍層; b.使用鉀鹽容許氰化物的濃度稍低一些,亦不致使陽極鈍化; C.鉀鹽的陰極極化作用比鈉鹽稍高,所得鍍層均勻細致; d.隨著溶液中碳酸鹽含量的增高,陽極極化作用增長較慢,允許電解液中積聚的碳酸鹽含量較大 因此,如果鍍銀液在配制或補充時,誤用了氰化鈉,則有可能發生電流開不大,鍍層發黃、發暗等現象 處理方法:更換鍍銀液 |
|
免責聲明:
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